昨日,今年的第一次降准正式实施,约1万亿元长期资金集中释放。央行同时还开展了1000亿元MLF操作和100亿元逆回购操作。同一天实施“全面降准+麻辣粉操作+逆回购交易”,这在以往极其少见。

据了解,7月共4000亿元MLF于15日到期,同时还有100亿元央行逆回购到期。此前有观点认为,此次降准力度大,可起到置换MLF的作用,故央行可能不会开展7月MLF操作。因此央行实际的操作方式和力度超出一些市场人士的预判,也再次表明了央行对流动性的呵护。

央行坚持开展MLF操作和逆回购操作,一是可进一步对冲税期高峰因素影响,提升流动性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,消除资金面不确定性;二是坚持了MLF和逆回购的常态化操作,保持了常规操作的连续性,持续发挥公开市场操作释放利率调控信号的作用。总的来说,这次降准对经济是利好的,但是它改变的是经济的斜率,不改变方向。

分析人士指出,降准的政策、未来基建的发力是对冲性的,对冲力度如何,将影响未来经济的走向。未来一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将有“四步曲”,从不急转弯到慢转弯,到转弯,到轰油门,大的方向是逐步宽松、逐步加码的节奏。

事实上,存款准备金率开始放松了,投放了狭义的基础货币,但是我们的金融政策三道红线、集中度管理、信贷额度对房地产还是收紧的。

回到市场,上半年各大指数虽然均上涨,但市场分化巨大。一方面是传统蓝筹白马大跌,过去几年收益极佳的“龙头躺赢”策略失效,不少重仓地产、银行、保险等大蓝筹的私募表现不佳,甚至出现负收益;另一方面,中小市值股票表现明显强于大票,新能源汽车、光伏、锂电池、半导体等成长表现突出。

在货币宽松的背景下,深沪股市每天成交量在一万亿元以上,大家买买买的激情下,公募基金新发基金规模又创新高。去年直到年底,公募基金新发基金规模才成功超越3万亿元,但今年截至目前,新发基金规模就已突破3万亿元,提早五个月完成去年的全年水平。

据Wind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7月12日,全市场中(包括A/C类产品)共有1656支新基金成立,成立规模突破3万亿元,单支新基金平均募集规模达到19.02亿份。市场没有“长胜将军”,去年业绩好的基金经理今年均表现不如意,公募与私募大体表现一致。

另外,北上资金的加仓成为一个风向标,越来越多海外投资者增持中国资产,中国国债收益率相对发达国家有更大优势,同时,中国股市也蕴含丰富的投资机会。毕竟,相对成长,中国的价值股仍然被严重低估,可以说,价值的回归和大宗商品的长期上涨才刚刚开始。(作者:陈文强)

推荐内容